12月27日,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峰论坛上,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宣告成立。该联盟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,发挥各自优势,整合多方资源,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产业需求,全面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,加速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培养。
近年来,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长三角各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一市三省签署了《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》,出台了《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等。
长三角地区在追求绿色经济一体化中,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,对高校的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“当前,如何把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脉搏,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破解新时代社会产业需求与本科人才供给不匹配的矛盾,是我们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逻辑起点。”该联盟首任理事长、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说。
记者了解到,长三角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先行区。目前,仅江苏一省,就已围绕智能制造、高端纺织服装、物联网、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等产业,通过政校企合作,创办了30家省级重点产业学院,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地方转型升级,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撑。
2017年11月,常州大学为顺应常州市作为首批“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”试点城市建设需求,与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共建常州大学—阿里云大数据学院,并于今年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。
目前,该校还为了助力常州建设“国际化智造名城”,与常州市政府、相关企业集团共建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——机器人产业学院;主动对接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,成立了中以科创学院,联合江苏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产业创新人才。
陈群介绍,该联盟成立后,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合作交流,建立联盟单位常态化的交流机制,定期交流、探索、分享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经验,并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牵引,拓展科技研发、项目孵化、成果转化应用,为长三角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支撑;实施“十百千”工程——打造10个共享实践教学平台,建设100门共享课程,培育1000名产业型师资人才,探索可复制借鉴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和评价标准,把长三角打造成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示范高地,建设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创新品牌。
(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包海霞 刘 博)